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gkongbbs

機器勞工時代來臨

——不必擔心機器人不可控

http://casecurityhq.com 2011-08-15 16: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不管將來機器人怎么發(fā)展,人類也沒有必要過于擔憂。“僅僅從能源供應方面,人類就可以控制它們,機器人的運行必須要有能源,如果沒有了能源,它們就不能運行,而這正是它們的軟肋

   有朝一日,你使用的蘋果手機和IPAD2等高科技產品可能全部都是由機器人生產出來的。7月29日,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商之一——富士康科技集團對外宣布,在未來的三年內將引入100萬臺工業(yè)機器人,計劃在焊接、組裝、搬運、噴漆、檢測等生產現(xiàn)場引入機器人工作站,以完成簡單重復的工作,取代工人。

  ■用機器人代替工人是大勢所趨

  其實,富士康所說的工業(yè)機器人已經不那么神秘了,早在2006年10月, “富士康深圳一號”機器人就曾經公開亮相,富士康工作人員介紹,工業(yè)機器人主要是代替工人從事惡劣條件下常人不及的工作。目前,富士康科技集團正自主制造機器人控制器,并持續(xù)開發(fā)新型工業(yè)用機器人。

  該機器人在設計上,使用了最佳化結構設計 、精密加工技術及PC―based運動控制系統(tǒng),操作精度和穩(wěn)定性高,不僅可以取代生產組裝線工人在精密零件組裝或在噴涂、焊接等不良工作環(huán)境中工作外,還可與數(shù)控超精密銑床等工作母機結合制造模具,并且還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和產品不良率,提高生產效率。更為重要的意義則在于,通過使用工業(yè)機器人替代部分非技術工。未來,還將開發(fā)XYZR、SCARA等類型的機器人,并擴大應用面至汽車、電子、精密加工、LCD和半導體生產等領域,逐步實現(xiàn)產線全面自動化。

  “用工業(yè)機器人代替工人完成一些簡單性、重復性高、強度大的勞動是大勢所趨。”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原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孫增圻教授告訴記者。

  孫增圻說,用工業(yè)機器人完全是企業(yè)從成本角度考慮,在國外的很多工廠,能用機器人的崗位完全都使用機器人。隨著我國勞動成本的上升,企業(yè)做出用機器人代替工人工作也不用大驚小怪。

  ■機器人殺人事件

  隨著電子技術的逐步發(fā)展,越來越高級、越來越智能化的機器人使得人類看見了光明的前景。但是,任何技術的發(fā)展都不可避免地帶來負面效應,機器人的發(fā)明也如此,機器人殺人事件的出現(xiàn)給出了一個血淋淋的注解。

  1981年7月4日,日本川崎重工業(yè)公司明石工廠的一名修理工人,無意中觸動了機器人的啟動鈕,這個加工齒輪的機器人立即工作起來,把那個工人當成齒輪夾起,放在加工臺上砸成了肉餅。

  1982年夏天,一名英國女工在測試工業(yè)機器人的電池時,機器人突然啟動,把女工的手臂折成兩段。機器人不能識別人類和工業(yè)品,失誤導致人類成為犧牲品。

  同樣,機器人的過于智能化也會導致機器人殺人。1989年,前蘇聯(lián)國際象棋冠軍古德柯夫和機器人對弈,古德柯夫連勝3局,十分得意地宣稱機器人的智力是斗不過人類的,悲劇突然發(fā)生了!惱羞成怒的機器人向金屬棋盤釋放了高強度電流,恰巧古德柯夫的手正怡然自得地放在棋盤上,在眾目睽睽之下,一代國際象棋大師死于非命。

  不少專家預測,未來的智能機器人可以具有喜怒哀樂的情感,高度的智能化可以讓它們充當警察和戰(zhàn)士,這樣一來,人類就不得不冒著被機器人剿殺的危險了。

  ■機器人傷人緣于使用不當

  原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理事何華燦教授認為,智能機器人傷害人類的根源不在機器本身,而在于設計和制造機器的人類本身。

  人類不正確的使用智能機器人會造成對人類本身的誤傷。其中包括在設計機器人的智能程序的時候,由于人類的認識有限,開始就存在一些設計漏洞,最終導致了殺人事件的發(fā)生。

  機器人殺人事件的發(fā)生曾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視,組織高級專家調查。原來是由于受外來電磁波的干擾,使機器人內部已編好的程序發(fā)生紊亂,以致機器人動作失誤而殺了人。從此,計算機專家在編寫機器人內部程序的時候多了一道抗電磁波干擾的程序。

  機器人殺人事件的逐步增多,引起了電子專家的重視。90年代以來,機器人殺人事件已經鮮有報道,這主要是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機器人的制作工藝越來越完善,專家們逐步找出了一些機器人失控的原因,并對這些造成失控的因素進行及時而有效的修正。

  其實,任何技術都是雙刃劍,人工智能技術也不例外。人工智能技術可能會被兩種不同政治派別,不同國家、地區(qū)的人來使用,就像原子彈的發(fā)明者愛因斯坦一樣,作為科學家,他沒有力量組織政治家將一種科學技術用于戰(zhàn)爭,用于摧毀城市,殺死普通百姓。

  ■機器人超越不了人的創(chuàng)造性

  雖然在機器人的發(fā)展史上已經出現(xiàn)了許多悲劇,但是悲劇的出現(xiàn)不會阻止人類前進的步伐,相反,人類會更加勇敢也更加小心地去面對這些新技術的挑戰(zhàn)。

  “我理想中的人類和智能機器人之間是一種‘共生’、和諧相處的關系。”何華燦教授說。人創(chuàng)造了智能機器人,智能機器人則幫助了人突破各種自認能力的局限,更有效地認識和改造世界,并創(chuàng)造出更高價的智能機器人。如此循環(huán)不已,促進人類社會的進化。何華燦教授強調,在人和機器的關系中,人永遠是主宰,是二者關系的中心,智能機器人永遠不能擺脫人而獨立存在。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原榮譽理事長、北京科技大學涂序彥教授也認為,人們不必擔心與機器人成為敵人,甚至成為機器人的奴隸。“機器人”是人類研究開發(fā)的,利用工程技術設計制造的產品。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輔助工具和機器助手。即使智能的進化機器人有可能復制其他機器人后代,組成機器人群體,但是這都是研究、開發(fā)、設計制造和使用維護人員可以掌握和控制的機器。所以,只要這些掌握和控制“機器人”的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遵守科學倫理的規(guī)范,就不會出亂倫事件。

  對于智能機器人可能給人類帶來的災難,關鍵的問題是研究制訂國際、國內的法律、法規(guī),限制壞人濫用“機器人”作為殺人武器。引導、教育科技人員,研究開發(fā)符合科學倫理、可以掌握和控制的“機器人”。

  ■不必擔心機器人不可控

  哈爾濱工程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高級實驗師劉文智也表示,不管將來機器人怎么發(fā)展,人類也沒有必要過于擔憂。“僅僅從能源供應方面,人類就可以控制它們,機器人的運行必須要有能源,如果沒有了能源,它們就不能運行,而這正是它們的軟肋。”劉文智說。

  就像著名機器人沃森,也面臨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面對這樣一道題目:“這個被信賴的朋友是第一種非奶制的‘奶末’。”答案是“咖啡伴侶”(它多為是植物制的“奶精”,并非奶制品)。如果人類做這道題,那么很快會想到“朋友”對應“伴侶”,從而脫口而出“咖啡伴侶”,但沃森需要在數(shù)據庫里尋找“朋友、非奶制、奶末”這幾個字的關聯(lián),結果關聯(lián)最多的是“牛奶”。

  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原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鐘義信教授告訴記者,計算機只能以算術的方式來運行,而在這個世界上總存在著不能由公理和步驟法則來計算的東西(例如藝術),所以機器人的智慧永遠無法和人類的智慧相提并論。

  人工智能的研究是希望機器的智能能夠接近于人類,但是人類所具有的最重要的智能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性,卻是機器人永遠都難以超越的,它只能遵照人類為它設定的程序來執(zhí)行。

  人工智能技術僅僅出現(xiàn)了50多年,還很不成熟,最為重要的是,人類的智慧也是不斷進步的,所以,盡管隨著人們對人腦思維方式的了解以及計算機水平的提高,人工智能機器人只能無限接近人類的智力。

  但是,雖然它的創(chuàng)造力不如人,但是因為工作速度特別快,準確度特別高,耐力特別久,所以會把人的智力和這樣一些特點結合起來,就會使各行各業(yè)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快、更準、更高質量。

版權所有 中華工控網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