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gkongbbs

國產機器人悄然崛起 倒逼外資產品降價

http://casecurityhq.com 2015-05-04 10:32 來源:經濟觀察報

  一直以來,都有一件事讓姚之駒頗為頭疼。

  作為中國機器人產業(yè)聯盟副秘書長,他在各種座談經常這樣詢問終端用戶:“你們?yōu)槭裁床挥梦覀儑a的機器人?”“因為國產的不如進口的。”用戶答。“為什么呢?你有用過嗎?”姚之駒繼續(xù)追問,用戶卻回答“沒有”。

  “用戶給我們的感觸很深,我們承認和國外的產品有差距,但實際上差距在縮小。”姚之駒感嘆。事實上,國產機器人產業(yè)正在悄然崛起,經濟觀察報記者綜合中國產業(yè)信息網和天津市機器人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盟的數據得出,2012年國產機器人器人銷量僅1112臺,而獨資及合資品牌銷量高達25790臺,市場占有率分別為4%和96%;但到了2014年,國產機器人占國內機器人市場份額升至為13%。

  而這種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對國外機器人廠商構成了威脅。據姚之駒介紹,對于一些應用量比較大、已經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國產同類產品,外國機器廠商基本作了15%-20%幅度的降價。經濟觀察報記者也從多個渠道獨家獲悉,多個外國機器人廠商會陸續(xù)推出負載3公斤的水平多關節(jié)機器人SCARA,價格在前所未有的5萬元人民幣左右,而國際知名機器人生產商庫卡在今年或也會推出一款價格在1萬元美金左右的移動機器人。這樣的市場案例正多起來。“這說明國產自主品牌機器人企業(yè)已經在成長,讓外國品牌商感到壓力,進而倒逼外資機器人廠商降價。”姚之駒稱。不過,國產機器在整體水平上依然與國際巨頭差距巨大。國外的機器人廠商已經有四五十年歷史,國內才有十幾年時間,無論是經驗、實際能力、特別品牌認可度上和外國都有差距。

  國內機器人產業(yè)悄然崛起

  “中國的潔凈機器人、移動機器人(AGV)性能、技術指標已經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工業(yè)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在各行各業(yè)都有應用。”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很篤定地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能讓他說出這句話主要來自于他對自家產品在精度、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上的自信。據經濟觀察報了解,新松機器人可以保證兩年無故障生產、移動機器人的動態(tài)定位精度能達到正負0.05毫米,而這些在國際上都處于領先水平。根據財報顯示,2013年年度新松機器人新簽訂訂單約25億元,同比增長56.25%。

  新松機器人標志性的飛躍在2007年,這一年新松實現批量出口,一舉改寫了中國機器人只有進口沒有出口的歷史?,F在新松機器人的產品出口到全世界13個國家,覆蓋世界500強企業(yè),其中不乏寶馬、通用、福特等知名企業(yè)。“國外在視覺、力控制、導航技術等方面有了先進技術,我們也能很快將新技術采用到了自己產品上來。我們70%的客戶都是外資企業(yè)或合資企業(yè),這些企業(yè)都是高端客戶,客戶有這方面的需求。”新松機器人品牌部相關負責人向經濟觀察報表示。

  這并不僅僅只有新松機器人一家企業(yè)在“戰(zhàn)斗”,事實上,國產機器人廠商的工藝水平與國外相比,差距在逐步縮小,國產機器人在國內機器人市場的份額也在逐年提高。據中國機器人產業(yè)聯盟的統計,2013年國產機器人占國內機器人市場份額為15%。姚之駒從細分市場去解釋這個數據:2013年,搬運機器人的產量,中國首次了超過外國,處于領先位置;在AGV小車方面國內絕對領先;而在三四軸電子行業(yè)的點膠、覆蓋機械等領域國內出貨量也比較多。

  據姚之駒介紹,目前國內的機器人企業(yè)有四五百家,是否做到上億元以上規(guī)??梢宰鳛槠渲幸粋€衡量企業(yè)優(yōu)秀與否的重要指標,而從去年到今年進入這種億元、兩億元體量的企業(yè)數量增長速度很快,幾乎是翻倍增長。“中國的實際情況是工業(yè)體系很完整,也是全球唯一一個能覆蓋21個工業(yè)大類的國家,裝備制造能力強,在機械工業(yè)、電力、鋼鐵等領域尤為領先。現在的市場前景對中國機器人企業(yè)是個機會。”姚之駒稱。

  國內另外一家標桿廠商——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數控”)的產品近幾年在性能上也有很大的提高。該公司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宋健向經濟觀察報表示,可靠性的提高在產品的硬件設計、機械設計、軟件設計等多方面都有體現、諸如機械的線位、機械加工精度、裝備精度、檢測手段等,目前產品能保證半年無故障投入生產,因本身設計、人員操作經常發(fā)生故障的電汽報警去年經過設計改善后,發(fā)生故障的頻率已大大降低。

  試水研發(fā)核心零部件

  長久以來,國內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研發(fā)方面落后于日、美等發(fā)達國家,但近幾年國產機器人生產商也在試水研發(fā)核心零部件。2009-2010年,新松機器人研發(fā)出了驅動器、電機,能替代國外的零部件在自己的產品上使用。

  據姚之駒介紹,廣州數控所有零部件(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系統)都在自主研發(fā),而且減速器也能做出規(guī)模,去年裝配在六軸機器人的減速器達到百臺以上,接近中國六軸機器人產量比例的10%。

  “零部件自主研發(fā),如果本身沒有基礎,重新開拓一個產品,并做到可靠穩(wěn)定高性能,需要很長的過程,包括技術、人員、渠道、資金很多方面都要考慮,廣州數控很多年前已經預計到國內會經歷低端制造業(yè)向高端研發(fā)性產業(yè)轉型升級的階段,所以很早就會投入自主研發(fā)了。”宋健稱。

  國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外購,一方面成本難以降下來,另一方面如何保證幾家廠商的產品在同一個機器上使用時發(fā)揮最大的性能,但是所有零部件都是一家廠商則不同,廠家對自己的產品很了解,如何把產品的性能做到極致也了然于心。”宋健進一步表示。

  盡管國內的機器人企業(yè)在不斷成長,姚之駒亦承認中國機器人的生產工藝與國外依然存在差距,尤其是在汽車焊接領域與國外差距尤為明顯。他解釋道,在中國汽車行業(yè)購買的機器人數量最多,比例約為50%到60%。,而中國汽車工業(yè)長期被外資所壟斷,生產線設備提供商也是從國外帶來的,歐系大眾系列用的是庫卡、ABB等廠商,日系汽車品牌商用的則是安川、川崎等日本本土機器人廠商,由此形成了嚴格的門檻和成熟的技術規(guī)范,機器人在國內汽車行業(yè)應用的市場格局也已經定型,國內機器人品牌商很難進入。

  基礎零部件上差距也不小。“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分為三塊,分別是伺服電機、控制系統和減速器,前兩者的研發(fā)相對較容易,但是減速器卻很難,這是國內技術的一個瓶頸。”姚之駒告訴經濟觀察報,其難點在于扭矩大,機器人傳動比要求非常高,對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納博特斯克、哈默納科,住友等國外公司上壟斷了國內機器人在減速器方面90%以上的零件進口,庫卡、ABB等四大家族的國外機器人廠商都在使用它們的零部件。

  姚之駒認為,國內機器人產品精度差、壽命短、質量不穩(wěn)定等工藝問題,需要時間的積累,通過使用后反饋的數據去改進,沒有捷徑可走。

  “很多企業(yè)進入機器人領域,都沒有經過長期的發(fā)展,而是走短平快的路線,把產品組裝出來后很快往市場上去推,整個過程太短,很多東西沒有做精做細,這樣產品的品質難有保證。”宋健說。

  未來:輕巧型機器人?

  國內機器人生產企業(yè)在傳統工業(yè)機器人領域由于起步較晚,已經很難追上國外機器人生產工藝的步伐,但在輕巧型的機器人領域或許會找到新的機遇。

  2015年4月9日,美國RethinkRobotics公司推出了新一代“Sawyer”工業(yè)機器人。據悉,Sawyer機器人“身高”3.3英尺,整體設計延續(xù)了前代的友好人機交互風格,在觸摸屏上有個友好的笑臉,擁有常識性的軟件設計能夠讓它同人類友好交流。Rethink公司表示,這款機器人售價29000美元,將于今年夏季正式發(fā)售。Sawyer將成為RethinkRobotics公司研發(fā)的另一款“Baxter雙臂協同工業(yè)機器人”的有益補充。于2012年問世的Baxter是一款與傳統工業(yè)機器人不同的創(chuàng)新人機互動機器人,其主要用途是用于移動那些較重的物體,而且成本遠低于工業(yè)機器人,因此具有無可比擬的適應性和安全性。

  姚之駒告訴經濟觀察報,這種輕巧型機器人,速度不會太快,對人不會造成損傷,強調人機協同,更易于操作,更靈活,是未來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的方向,也是機器人制造商所共同追求的。

  “新松也在開發(fā)這種機器人,用在3C行業(yè),去年年底樣機已經出來了。”曲道奎說。他對這種產品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這是機器人領域開發(fā)的一個新的方向。“因為不同的市場需要不同類型的機器人產品,以前的機器人產品主要用在機械,汽車零部件,速度精度要求高,而現在市場在3C等領域有了新的需求,原來的機器人不那么適合用于3C領域,需要靈活度更高的產品;此外,在某些機械或汽車領域,機器人可以單獨完成作業(yè),而在3C領域,可能需要人和機器人混合工作,這就要求機器人具備一定的安全性。”曲道奎稱。

  多位專家向經濟觀察報表示,這種輕巧型機器人國內很多機器人企業(yè)都可以生產,技術難度基本都可以克服。輕型機器人和純工業(yè)的機器人作業(yè)環(huán)境不一樣,要求不一樣,對控制系統、伺服電機等主要零部件的精度要求沒有傳統工業(yè)機器人那么高,采購的價格或許可以有所下降,這對國內機器人廠家是利好的;在輕巧型機器人領域,國內外的差距并不如工業(yè)機器人那么大,國外目前也只是生產出了樣機,也沒有形成批量生產和規(guī)模效應,國外優(yōu)勢不明顯,和國內基本都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國內的企業(yè)在生產輕型機器人領域有很大機會可以追趕。

版權所有 中華工控網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