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指定宣傳媒體
新聞詳情
gkongbbs

康斯坦丁:中國為啥要搶日本機器人?

http://casecurityhq.com 2017-07-14 10:13 來源:科技新發(fā)現(xiàn) 康斯坦丁

大概是日本制造出來的東西確實好吧,中國人向來喜歡去那里搶購,最著名的應該是搶購日本的馬桶蓋,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產自浙江,日本僅靠工藝流程和品質要求就能賺走中國的大量外匯,更可氣的是,購物的盛況竟然能用“搶”來形容,我們到底是怎樣一個“渴望好東西又生產不出好東西”的民族啊,這種尷尬值得所有人深思?,F(xiàn)在,同樣的情況再次出現(xiàn),這回中國人搶購的不是馬桶蓋、電飯煲等小家電,而是大筆大筆的機器人。相關媒體報道,今年1至3月,日本機器人產業(yè)對中國的出口額達到了27.5億元,同比增長48.3%,權威人士預測,日本今年的機器人總產值將會達到468億元,或將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而這種盛世的背后,最主要的原因來自于中國制造業(yè)的搶購。

眾所周知,隨著勞動力價格的上漲,中國小型的制造企業(yè)紛紛倒閉,落得個灰飛煙滅之下場,工人能在一個清晨就丟掉了自己飯碗;大型的制造業(yè)則開始了艱難地轉型,他們一面想盡辦法壓低生產成本,一面走自動化道路,以重現(xiàn)中國制造的黃金時代。

中國一直是世界消費的重心,國人買走了大量的iPhone手機,成就蘋果的現(xiàn)金帝國;國人代購澳洲奶粉,惹得澳大利亞奶牛都有意見,還有肯德基、耐克、NBA這些品牌都因中國消費市場的存在而賺得盆滿缽滿。現(xiàn)在,中國的制造工廠依舊要買下國外的機器人,一方面說明中國制造真得很有錢,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我們更會玩弄資本,缺乏核心的科技。

中國能買到機器人的軀殼,卻買不到靈魂?

地球人都知道自動化是制造業(yè)未來的大趨勢,但要真正實現(xiàn)“騰籠換鳥”的政策,需要攻克重重難關,包括制度、文化和人性,而一切的前提都應該是“技術達標”,事實上,中國的制造業(yè)對于機器人來說并不陌生,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制造企業(yè)。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代工大王郭臺銘喊出過“三年內百萬機器人”的口號,時間已經過了6年,這個計劃仍未兌現(xiàn),但這位倔強的大爺從未放棄過自動化的想法,加上,其最重要的客戶蘋果也熱衷于機器人產業(yè),一條條半自動化的蘋果手機生產線已經矗立在全國各地的車間內,富士康自己也生產機器人,只是受困于良率、效率和品質問題,尚不能輕松地“就近進入”蘋果的生產線,同時,郭臺銘和日本軟銀的孫正義也是好朋友,兩位摯友定下百年之約:鴻海給機器人以軀殼,而軟銀則給予機器人靈魂。巨人間的對話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國和日本在機器人產業(yè)上的差距,更真實的寫照是:郭臺銘經常會花大價錢去購買軟銀的最高端機器人。

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巨頭,尚不能實現(xiàn)機器人的自給自足,一些稍微小型的企業(yè)就更難實現(xiàn)了,事實上,機器人行業(yè)是一個需要技術沉淀之行業(yè),中國制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在被動接受機器人,前兩年所謂的“機器人熱”,更像是一場政策補貼的狂歡。

機器人搶購潮出現(xiàn)之后,日本企業(yè)紛紛開始增產,安川機電計劃2019年之前將全球的月產量提高約70%,由目前的3千臺提高到未來的5千臺;納博特則開始增加機器人核心部件減速器的產能,逐步幫助中國制造工序實現(xiàn)自動化,但中國的機器人企業(yè)卻無法享受這個“搶購潮”,在中高端工業(yè)機器人方面,國有品牌尚不能與外資匹敵,我們的機器人面對稍微復雜的任務時就會顯得手足無措,而且在高強度的生產中常常宕機,給生產帶來巨大的損失,同時,中國機器人在關鍵零部件如減速器、控制器、CCD的研發(fā)方面,也落后于日本、歐美等國家,長期依賴進口,最直接的惡果就是:蛋糕來了,卻沒有我們的份,更可悲的是,這個蛋糕還是由中國市場自己做出來的。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中國的企業(yè)更懂得經營,這使得我們隨時能買到機器人和技術,事實上,郭臺銘就曾毫不避諱地鼓勵員工:年輕人,沒有技術不要怕,去日本買回來就好了,于是,他自己先花了點小錢把夏普買了回來,同時,又瞄準了東芝的閃存業(yè)務。

機器人未了情,中國制造被動進入自動化時代

中國制造的黃金十年、黃金二十年都正在遠去,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力成本上升,事實上,隨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討厭工廠,基本上背離了父輩們踏實、肯干的工作態(tài)度,這其實不是壞事,他們再不用把青春蹉跎在流水線上,要知道那個猶如長龍的地方,好像一個永動機,物料從左邊源源不斷地進入右邊,員工需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擰完一顆螺絲或者貼好一張保護膜,這樣的動作每天下來要重復幾千次,整個工作的氛圍就好像養(yǎng)雞場,而工人們更像是只會“抬頭、低頭、喝水”的肉雞,他們常常只需要25秒,就知道自己未來兩個月的工作內容了。

制造業(yè)總是要靠著低成本來競爭,這就要求他們把效率提高到極致,90年代的制造車間是分不清白晝和黑夜的,資本家在計算產能時,會優(yōu)先考慮最大化地利用設備,比如貼片機、壓鑄機、電鍍機這些都是非常昂貴的設備,制造企業(yè)需要讓其24小時運轉才能快速收回成本,這就意味著與之相配合的操作人員,維護人員都要24小時值班,當然,企業(yè)主不可能要求員工全天上班,但加夜班常常是年輕人最難熬的事兒,每每低頭看表,也才過了5分鐘,夜班完成之后,走出車間,刺眼的太陽讓人覺得世界好陌生,長此以往,自然會出現(xiàn)生物鐘紊亂的情況….這些種種的因素都注定了中國制造業(yè)的員工不會在工廠久留,他們往往還沒有來得及提高自己的技能,也找不到向上流通的通道,便不得不因過于枯燥勞累而逃離工廠,不得不說,此前的流水線手工模式對于中國人才的傷害是災難性而又深遠的。

機器人未了情,現(xiàn)在中國制造正全面接受機器人,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都應該被定義成一件好的事情,具有功德的事情,畢竟,當年輕人逃離工廠,或者調整到更具技術含量的崗位時,他們未來爆發(fā)出的知識紅利會遠勝于現(xiàn)在的手工作業(yè)。

版權所有 中華工控網(wǎng)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